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春回大地,但至少对200多棵南京的城市名片——主干道两侧、高可参天的法国梧桐来说,她们没有春天。她们面对的,可能是一场噩梦,因为地铁建设需要,它们正被砍掉。当然,另一种说法是移植。

这些树,多数为民国时期所植,已有60多年树龄。比如市中心太平北路那几十棵法桐,就曾经目睹孙中山的灵柩车从她们旁边开过,去向中山陵。

与外地人相比,南京人更爱这些有历史的树,南京人知道,这些树中的大多数,并不是真正的法国梧桐,而是悬铃木,但南京人就愿意这么叫。即使春天树毛刺得人眼睛疼痛,南京人仍然以有这些树为荣。

南京市民都知道,在民国时期,南京几乎就是梧桐城,主干道上有好多排。新中国时期的城市建设,多数的梧桐树因为妨碍交通被砍掉了。这回,又是一次,树被锯得只剩树干,然后挖走。有南京人自发发起护树行动,部分梧桐树上被系上绿丝带。

政府告诉这些市民,这次不是砍树,而是迁植。修地铁是为了全体南京人出行方便,地铁不是蛇洞,要有进出口,而在进出口的地方就与行道树矛盾了,就被迫要移植。树呢,移到苗圃里养起来。

而有媒体记者到圃里看去,从前修二号地铁时移走的法桐,最终约有80%都枯死了。

于是,南京人愤怒了。国内网民也声援了他们。当地政府部门被迫再次站出来,说迁树是无奈之举,现在暂停移树,优化一下方案,尽量少砍一点。

其实,类似梧桐树这样的事,在南京不是第一次。几年前,南京修玄武湖隧道,在新模范马路这侧的隧道出口,要经过比60年树龄高得多的明城墙——那是600年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修的。最终,在媒体被掩口的情况下,那段城墙被拆掉,隧道建好后,再搞个新墙接上。政府那时说,不是拆墙,而是“修旧如旧”。

再比如,从2009年闹到现在的城西干道事件。城西干道的大部分就是“虎踞龙蟠”中的虎踞路,上世纪九十年代投巨资修成高架线,仅过十几年,就要拆掉,改修隧道,要新投资20多亿元。

这三件事是一样的,就是政府作事太随意了。几百年的老城墙,几十年的参天大树,几十里长的城市主干道,拍拍脑袋就推了、砍了、废了。

为什么南京人对这三件事心存不满?不在于政府这样作的对错,而在于政府在公共决策时,对民意的漠视。即使政府要作的事,有再大的必要性,甚至远高于历史文化价值,远高于市民感情,那也起码得有一个和民众的沟通过程吧?要让民众参与甚至去决定吧。

说白了,老百姓不是不让政府动树,动墙,动路,而是在乎政府怎样一个动法。城市要建设,但必须尊重民众,尊重历史,还有,要尊重纳税人的钱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宫靖

宫靖

9篇文章 1年前更新

《自来水真相》《镉米杀机》作者。15年新闻从业经历。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9篇